新闻热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出游散记 > 正文
旅游散记:五龙宫的历史与遗憾
时间:2011-03-27 11:48:34    来源:    浏览次数:    旅游首页    我来说两句()

    11月底的一个双休日,几个朋友相约准备驱车郊游,在笔者极力推介下,一行人驱车专程来到了五龙宫所在地——六里坪镇。
  由于只知道五龙宫大概方位,却不知道其具体行进路径,我们只好边走边打听,一路上走走停停。在六里坪蒿口处开始进山起,沿着盘旋的公路,饶过几道山梁,大概四十几分钟的路程,车就不能再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徒步登山。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徒步前行,大约50分钟后,便来到了五龙宫外的第一道大门。说是大门,由于年久失修,大门的容貌早已荡然无存。穿过已成废墟的大门继续向前行约50米后,一方宽敞场地展现于眼帘,那就是向往已久的五龙宫所在地了。
  眼前的五龙宫景象远没有心中想象的那样宏伟和壮观,更没有皇家宫殿的富丽堂皇。我心中莫名其妙地滋生出一种震撼而遗憾复杂的心情。
  五龙宫位于十堰市武当山五龙峰山麓,西南灵应峰下,坐西朝东,正面与武当南岩宫遥相呼应,前有金锁峰,右绕磨针涧,背倚灵应峰,四周环绕清幽。
  在宫观里,我们见到了已74岁高龄的五龙宫道长,他介绍,五龙宫原本建有龙虎殿、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等,五龙宫宫前是二座对称碑亭,结构、法式、造型与玉虚宫碑亭相同。亭内各置巨石雕赑屃驮御碑。进宫门是龙虎殿,为清代重建,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殿内两侧尚存青龙、白虎神像,各高丈余。殿前是天池和地池,二水从龙口吐出。大殿左是玉像殿,所供二尊神像已遗失,殿右山坡下,有元代遗碑六块。出宫门,有两墙夹道九曲十八折,俗称“九曲黄河墙”。在元君殿里遗存的铜铸鎏金真武像,高达1.95米,且神态有所不同。
  五龙宫周围有松萝、五龙、青羊诸峰高耸,飞云涧、白龙洞流水环绕等奇观,景致清幽古雅。故有“神仙窟宅”、“神仙洞府”之誉。过去这儿曾立有一块碑,上面刻着“洞天在近,过往低声”。至于石碑的去向,不得而知。
  据资料记载,公元七世纪初,唐代贞观年间,当地一带多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当地州官对此束手无策,当地黎民百姓贫困潦倒,民不聊生,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情况后就派遣均州太守姚简到当地去祈雨,以解困百姓。当姚简来到五龙宫这个地方时,在梦中遇到几位分别是红脸、黄脸、蓝脸、绿脸、灰脸的几位仙风道骨自称为五龙君的五位儒生,姚简向对方说明来意后,五位儒生现场做法,果然大雨倾盆,解除了当地居民的干旱之灾。唐太宗得奏是贤明的皇帝感动了神灵,神灵才会来相助的,于是下旨在五位儒生祈雨之处建造五龙祠,赐名五龙观,每年都有地方官到这里祈求风调雨顺,从此以后,武当山附近的州县,再没有过任何天灾,就真的风调雨顺。之后五龙宫的称谓由此而来,同时大规模建造五龙宫建筑群的序幕也从此拉开了。
  据资料记载,随着唐、宋、元、明几代人的相继修缮,到了宋、元时期,五龙宫就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建筑群。五龙宫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然而,在历朝的战火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
  资料记载,在五龙宫景区内随处都能够寻访到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景点遗址。而且,许多地方堪称“武当之最”。譬如在五龙宫景区内的五龙宫涵洞为武当山景区最大的涵洞;武当山景区最大的石雕香案;武当山景区最大的武当道人墓穴榔梅真人墓;武当山惟一一座跨河谷两岸修建的庙宇仁威观;火药发明者孙思邈曾研制火药的岩洞凌虚岩等景观遗址。
  1956年,五龙宫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五龙宫修复重建工作也被纳入十堰市和武当山特区的建设项目。目前,五龙景区公路路基工程,路面黑化铺设及安保工程已基本完工。

关键字:龙宫,武当山,当地,景区,大门,我们,建筑,五位,最大,没有
分享到: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上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