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点:

科技:滚动 | 互联网 | IT业界 | 通信 | 人物 | 访谈 | 深度 | 图集   手机:新品 | 靓机 | 导购 | 测评 | 维修   数码:相机 | 笔记本 | MP3 | 家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频道 > 业界资讯 > IT业界 > 正文
媒体的“信”与“速”的社会化(图文)
时间:2011-04-25 15:04:13    来源:    浏览次数:    科技首页    我来说两句()

“信”一直是媒体最为核心要素(以流言和蜚语安身立命的八卦传媒除外),以前我们相信在电视中出现,印在纸上的就值得信任,现在我们更愿意相信没有修饰的随意一吼;我们不愿意相信众多机构繁杂的表述,更愿意去相信朋友淡淡的一说。

“速”是互联网永恒的主题,网络产品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的背后是用户越来越追新、求异的心态在驱动。这股驱动力逼迫身处其中的所有人都很难有耐性持续追踪某个事件,新闻的深度挖掘在网络用户面前变得不是那么必要。确保自己关注参与的是当下热点,确保自己能在社群内形成共鸣反而是首要问题。

在社会化媒体内信息的传播速度甚至超越了心理反应速度(许多的用户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了解其中内容,而是因为信息源、某个关键词、大家都在转、图片等),更重要的是没有空间的阻隔,即时间完全消灭了空间。这对传统媒体是个极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传统媒体呈现的信息都是过去式,只有在社会化媒体中呈现的才是现在时。随着社会化媒体平台聚拢用户的增加,信息源与接受者、传播者彼此间的“在线距离”几近于零,任何一个时刻总有人在参与接力,每一秒都能产生并发。
在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极为便捷,轻点鼠标就将接力棒送出,这种传播行为难免产生未经考证的随性、随意甚至不真实。同时用户不是记者,无法承载更多的细节性描述和逻辑性佐证,即便是现场播报,也只能作为亲历者用手机第一时间发出所见所闻,绝难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但这没关系,社会化媒体有强大的信任网络和自我纠偏的功能。

用户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这则信息的真实性实际上是由这些独立的个体来承担和夯实。个人在转发一个信息的时候,实际上是以个人的信誉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加注,其他用户转发的那一刻已经表征了自我的立场。就这样一则以个人信誉为保障的带有很强主观色彩的信息被推送到了网络。千万个个体支付自己信誉来支持一个信息的时候,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被加速的强化了,这远比几个记者、一个媒体依靠自身信誉所发的报道更有力量,更值得信任。

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中能够获取关系、声誉和权益(庞大的关系网络和大量的支持群体确实能给个人带来某种权益),随着交互时间的增加,收益不断累积、递增。反过来,这些与日递增的权益也在绑架用户,让用户不得不用更为规范、真实的信息为自己加注,随性、随心的行动会越来越少。便捷的信息传播模式不可避免的会有谎言,特别是让人痛快的狠话,不过如果用户借助谎言来获取关注,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最终都会伤害到自身,将时间维度拉长,基于自身影响力的维护和扩展,所发信息都会进过初步过滤,趋于真实。虽然不能在信息传播的时候出现偶尔的失真,却能规避主动的制造蜚语。

社会化媒体的“信”与“速”改变了媒体的格局,也改变了身处其中个体的行为甚至思想。关于这一点,张信哲很久前就唱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关键字:媒体,用户,信息,社会化,信息传播,我们,时候,真实,相信
分享到: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上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