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时评   教育新闻   华北高校   留学资讯      海外生活   八卦校园   考试   留学机构      自考·成考   考研专区   教育人物      培训频道   
  • 昂立教育 
  • 朗阁
  • 光华学院
  •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学院
  • 北京大学上海班
  • 交通大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考试 > 自考 > 正文
自考30年30人:老“清华”最爱研究自考
时间:2011-01-24 15:33:32    来源:    浏览次数:    教育首页    我来说两句()

  “要把自考助学重心转移到继续教育轨道上来,自考未来将在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但要进行全面、深入的配套改革。”眼前这位老教授似乎在向人介绍,又像在自己思考这些问题。他就是陈宝瑜,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投身创办民办大学——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前身),是该校主要创办人之一。

  “大实验室”中研究自考

  1990年接触自考,从此,自考的创新性、发展性和矛盾性吸引着他,像他之前认准的事儿那样,他为此投入很大精力,并沉下心来深入研究自考。

  他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治河和水利工程设计问题,要建实验室,要做工程实验设计与分析。在“海大”搞教育改革,对民办教育、自考助学高等职业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改革实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实验室”。

  1988年秋,国家进行民办高校治理整顿,当时的海淀走读大学被列入整顿之列。整顿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减少招生人数,到1991年招生计划由720名减少到300名。于是他想到搞计划外办学,即“计划内损失,计划外补”。计划外办学用什么形式?找来找去他就选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这个品牌。为此,学校建立了培训部,他亲自担任培训部主任。自考培训很快发展起来,所收学费弥补了由计划招生减少造成的学校经费收入的损失。

  自考理论研究是块空白

  自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有很多问题和困难要解决,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开办自考助学班的过程中,他发现自考助学这样的办学形式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层面没有规程,在教育研究领域是一块空白地,可大有作为。

  自考助学教育教学的规律是什么,与其他教育形式比较有什么共性和特性,在当时几乎没人研究,许多助学机构都按自己的领会各行其是。这种情况让他深感对助学活动有加强研究、总结、规范、从制度上加以完善的必要。于是,他萌生了结合助学工作实际做些分析研究工作的想法。2001年,他在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建立了自考助学督导研究室,请几位教育专家和教师一边做教育督导,一边对助学制度展开研究。他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国家重点课程项目——《“宽进严出”模式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为当时兴起的民办教育机构提供了借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到底是一种考试还是一种教育?在这个教育构成中,教育与考试是什么关系?在社会助学过程中,一些矛盾现象让他不断思考。最终,他认定:自考的本质是教育,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的创新教育形式,必须把自考作为一种特色高等教育来办。考试是重要的,但考试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考试是为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服务的。因此,自考必须把指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放在整个助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上。

  发表200万字自考文章

  “一说起自考你就来精神!”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老领导说陈宝瑜的一句玩笑话,却也是所有熟悉他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

  一路走来,他形容办民办大学、研究自考是“走进广阔天地,走进新世界”。这个异彩纷呈的领域,让他情不自禁地陷入进去,要探明究竟。陈宝瑜带着研究民办大学的思考走入民办高校创业,继而研究自考,他把“海淀走读大学”当作研究民办大学的“大实验室”。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改革。

  目前,他共完成民办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课题15项,写的论文、文章、报告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有350多篇,累计200余万字。

关键字:自考,教育,助学,研究,大学,计划,一边,考试,发展,实验室
分享到: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上购物